高瑞和 整合癌症治療指引 強化特色醫療 打造北醫三院血腫科平台

高瑞和醫師曾是東台灣唯一的血腫科醫師。
北醫旗下有三家醫院,各院的背景與條件各不相同。北醫台北癌症中心副院長高瑞和醫師指出,三院有些部份可以整合,有些則屬三院的特色,可由三院各自發展。
高瑞和醫師在台北癌症中心的主要任務除了負責北醫癌症教育訓練課程的規劃、腫瘤專科醫師招募與訓練,以及推動北醫癌症臨床試驗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即是連結北醫體系三院血腫科資源並建立合作平台, 共創北醫在血腫科的發展與未來。
他不諱言,三院的整合的確需要一些時間,且整合與各自特色的發展亦需權衡。
舉例來說,癌症治療的指引即需整合,不能讓同樣疾病的病人因至不同醫院,而接受不同的治療。他表示,三院的指引相同,病人無論到哪家醫院,都可接受一致性的治療,且因治療過程標準化,不但可落實管理,亦能整合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
治療過程標準化,而三院的特色則可各自發展。例如萬芳的熱療、雙和的骨髓移植、附醫即將引進的質子治療都是三院可各自發展的特色,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具有良好運作機制的轉介平台,且強化轉介機制。
花慈待了20年 積極培養血腫科新血
高瑞和醫師去年七月才加入北醫團隊。從1993年起,他即長年在花蓮慈濟醫院服務。
雖然是標準的台北人,但早年他即捨棄台北,選擇到新設立的成大醫院擔任住院醫師,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台北很多醫師,不差他一個人。受訓後原本要回台北就職,但在同學邀約下前往花蓮慈濟,當下他體認到,花蓮慈濟更需要他,單純的念頭讓他決定留下來,且一待就是20多年,「我也沒想到會待這麼久!」
當年東部的醫療資源遠不如西部,初到任時整個東部就只有他一位血腫科醫師。高瑞和醫師很重視人才的培育,在花蓮期間時,這個使命感更加強烈。
在東台灣服務期間,高瑞和醫師除了從事臨床外,並肩負培養新血的責任,之後成立訓練中心訓練fellow。訓練出的年輕醫師除了留在花蓮慈濟外,還可支援大林慈濟、台中慈濟等。他很喜歡教學與研究。一路走來,初期因為花蓮醫師人力不足,他以臨床為主,兼從事研究。在赴英國攻讀博士回國後,提高投注於研究的比例。擔任慈濟院長等管理職後,行政則佔據他更多的時間。
轉戰北醫 拉高任務層次
他認為,醫學中心培養人才時,要求面面兼顧確有其困難,但除了臨床,一定得於教學、研究或是行政等領域中再擇一項。北醫旗下三家醫院都屬大學醫院,醫師不能只單純鎖定於臨床服務,畢竟使命不同。
但他也了解,不同科別有不同的屬性與運作模式,在此前提下,亦可將任務層級從個人拉升至科別,也就是醫師在各科所扮演的角色可由各科自行調整,讓管理更具彈性,但科別表現一定得符合醫院的要求,兼顧臨床、教學與研究。
長年待在具宗教慈悲精神的花蓮慈濟醫院,轉進私立大學醫療系統,高瑞和醫師坦言兩者確有差異性,但醫療本業上卻是一致的。他指出,私立大學得自立更生,但到一定程度後即需拉高層次,台北癌症中心、台北神經醫學中心的成立即是北醫拉高層次的表現。
投入癌症治療數十年,高瑞和醫師深刻感受到這些年來癌症診治上的差異。他強調,變化的不是病人,畢竟原本就有癌症病人,主要的變化在於治療方式。
他擔任fellow時,醫院沒有癌症中心這類單位,醫師各顯神通,之後才陸續設立癌症中心、建置癌症中心評鑑制度等,越做越細膩。高瑞和醫師曾著有「喚醒自癒力: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高瑞和教你用態度養命 」一書。
他強調,科技發展之際也不能忽略人性的重要性,專業外亦需加入人性與關懷,如此才是完整的醫療。
AI用於癌症治療 進行藥物前導分析
他表示,癌症不論對個人或是家庭都是很大的打擊,有些病人拒絕治療,有些病人則選擇力戰癌症,態度的差異會影響治療成效。病人具有自我療癒的能力,重點在於如何喚醒這股力量。
他認為,未來癌症會有如慢性病一般。以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為例,早期只能接受骨髓移植或注射干擾素,標靶治療問世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成為慢性病,病人只需每日服藥即可,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癌症治療走上這股趨勢。
至於當紅的AI也運用於癌症治療上。他指出,現今每個月甚至可新增10幾種藥物,新資訊不斷出現,面對龐雜的訊息,AI即可發揮功能,進行前導的分析與比對,包括適合病人的用藥種類,甚至醫院採購哪些藥物等都可清楚歸納,最後再由臨床醫師進行判斷與選擇。由於已將需判斷的範圍縮小,有助臨床醫師儘速決定接續的治療策略,且更具實證基礎。
高瑞和醫師最近代表北醫赴史瓦濟蘭考察,因史瓦濟蘭提出癌症治療的需求援助,北醫則協助其建置團隊,由北醫進行人才訓練。史國相關醫療人員將陸續來台受訓,北醫亦派細胞檢驗師至史國協助看片子,將北醫的癌症診治實力向外擴展。
RELATED POSTS
-
雙和乳房中心 一站式服務
雖然今年六月才找到「落腳處」,正式成軍的雙和醫院乳房健康管理中心,可是挾著北醫大「一校三院」做為後盾的優勢,加上整合堅強的團隊,在新北市取得絕對的競爭優勢,發展潛力看好。
-
3D列印導引 協助骨釘植入手術 國泰導入新科技 避免傷害脊椎神經
國泰醫院日前在「台灣醫療科技展」展出運用3D列印技術協助頸椎椎莖骨釘植入手術,以及由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系實驗室所研發的「C-arm影像輔助導航系統」結合人機互動式機械臂,協助醫師進行椎莖螺釘植入所需的鑽孔方位導引等最新科技。
-
長庚砸百億投資質子中心 南北大串連 取得絕對領先
高雄長庚質子中心即將啟用,依院方預估,開放第一治療室每日約可治療16位病人,等到三間治療室全數開放,病人數可提高到40人。
